數字油田是啥樣?
就是方便、智慧、高效!
就是鼠標一點,數據全來!
就是以前靠雙腳一步步走挨個查,現在是有了眼睛盯著,哪兒出問題直奔哪兒!
百年油田,“智慧”先行。
作為我國陸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,大慶油田大力推進“數字油田、智能油田、智慧油田”三步走戰(zhàn)略,通過數字化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,做好數字化轉型這道“必答題”。
大慶油田信息技術公司軟件分公司的技術專家,油田“智慧大腦”的創(chuàng)造者
今年數字化油水井覆蓋率將達到43.1%
“電腦平臺發(fā)出黃色預警,顯示X2-D4-X323井抽油機桿斷脫,請立刻前往查看!”正在巡井路上的大慶油田采油四廠第一作業(yè)區(qū)北六采油隊采油工焦念國,接到班長梁超從數字化集控中心打來的電話。
5月,正是大慶花團錦簇的季節(jié),可焦念國無暇欣賞,騎著電動車焦急地趕往X2-D4-X323井。
焦念國趕到現場時,盤根盒正在往外漏油。他立即打開抽油機配電箱停機,掏出電話聯系計量間把井的回油摻水閥門關死,然后把井口生產總閘門關閉,終于不再漏油了。
“班長,果然是光桿斷了,快點兒上報搶修吧?!苯鼓顕o梁超回了電話。那頭,梁超馬上上報作業(yè)區(qū)調度室,僅兩個小時,油井又恢復了生產。
焦念國管著20口井,剛才處理的事故井是其中距離最遠的一口,按過去日間的常規(guī)巡查,他得兩個小時以后才能發(fā)現問題,現在靠電腦智能控制,能第一時間發(fā)現故障點,及時處理。
同一時間,在大慶油田采油三廠第八作業(yè)區(qū)生產管理中心,操作員在辦公室通過每口井回傳的實時數據發(fā)現,十多公里外的一口油井數據異常,立即向維修班下達了洗井指令。熱洗工李國欣接到任務后,馬上趕到井場開始作業(yè)。
以往,洗井洗多長時間、洗到什么程度,李國欣都是通過經驗來判斷?,F在,通過參數和功圖的實時變化,就能知道什么時候該洗哪口井、洗井的效果如何,工作效率大大提高。
過去啟停抽油機至少需要40分鐘,現在只需點一下鼠標,幾秒鐘就能完成。大慶油田采油七廠敖包塔作業(yè)區(qū)736采油隊員工肖偉高興地說:“我管理的油井井距遠,油井進行數字化建設后,既降低了工作強度,又保證了油井生產時率?!?/p>
在采油五廠第一作業(yè)區(qū)杏四聚集輸班,數據不用去現場抄、設備不用去現場控,員工人數由原來的63人減少到27人。
隨著杏II-1變電所和杏九變電所投產成功,采油四廠21座變電所無人值守升級改造工作全部完成,在油田率先實現集中監(jiān)控、無人值守,開啟了電網信息化、自動化管理的“新紀元”。
這些,只是大慶油田數字化改造的一個縮影。
5月9日,記者從大慶油田生產運行信息部了解到,數字油田建設已在大慶油田全面鋪開。2022年,油田繼續(xù)加大數字化油田建設力度,啟動了14個重點項目,全年計劃完成2.2萬口油水井數字化建設,預計覆蓋率達到43.1%。
采油四廠第一作業(yè)區(qū)北六采油隊從2020年5月開始數字化改造,去年正式投入使用。
說到數字化改造的好處,班長梁超打開了話匣子:“別看我們數字化集控中心不足20平方米,但只要打開油井智能控制綜合管理平臺,我們所管理的198口油水井的數據資料、生產動態(tài)都能看到?!?/p>
據梁超介紹,油井生產數據信息每10分鐘更新一次,形成加密管理。以前,油井作業(yè)安全靠人工巡查,夜里巡兩次,中間間隔五六個小時,井上如果停機發(fā)現不及時,影響開井率不說,冬天還容易凍堵。用上這個系統,不管什么時間井上出現故障,手機都能收到警報,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
數字化改造背后的科技加持
讓數字說話,聽數字指揮。
大慶油田把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,構建數據采集、傳輸、分析、決策的全流程體系,逐步形成少人高效的井間站數字化生產管理流程,改變了員工的工作模式,為老油區(qū)精準、高效地掌握生產動態(tài)和及時制定、調整工程方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
數字化轉型的背后是“智慧大腦”——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的支撐。
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2020年上線運行
2020年,隨著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上線運行,全油田70.8%的大型站場、95%的老區(qū)變電站實現集中監(jiān)控、無人值守。
“智慧大腦”成功運行背后,依靠的是來自大慶油田信息技術公司軟件分公司的科技隊伍。
2019年,大慶油田按照中國石油的總體部署,根據“數字油田、智能油田、智慧油田”三步走發(fā)展藍圖,設計建設油田智慧指揮中心,助力大慶油田高質量發(fā)展。這一艱巨任務落在了軟件分公司肩上。
楊建偉至今都還記得,在承擔“油田智慧指揮中心”建設中,作為負責人,他半年時間沒有回家;同為項目負責人的武傳芳,當時已經懷孕6個月,也跟大家一起加班加點……
40余人,半年,他們如期“交卷”。
如今,依托大慶油田智慧指揮中心,技術人員可以對油田12萬多口油氣水井、8100座油氣站庫、10萬公里油氣管道、3萬公里的電力線路進行統一管控,實現了隊伍在哪里、設備在哪里、現場在哪里,智慧指揮中心的調度管控就覆蓋到哪里。
數字化建設,科技創(chuàng)新是關鍵。
采油五廠是大慶油田唯一的老區(qū)油田數字化建設示范廠。截至目前,采油五廠30座大中型站場實現集中監(jiān)控,累計節(jié)省用工400余人,降低用工成本2億元。
耀眼的成績,離不開采油五廠數字化運維中心自控儀表室——全油田唯一實現自主運維的數字化儀表團隊。
從2010年開始,自控儀表室在油田公司范圍內率先自主研發(fā)大型站場集中監(jiān)控技術。沒有經驗可借鑒,到底如何讓現場儀表聽程序代碼的話呢?于是,以姚毅立為班長的“尖刀班”展開了攻關。
經過無數次嘗試比對,杏十五-1聯合站集中監(jiān)控成功投運,標志著這個團隊率先推開了數字化的大門。
自此,2014年到2019年,自控儀表室大膽創(chuàng)新,先后提出地上地下協同管控的“大聯合站”模式和配注系統無人值守控制理念,突破多項技術瓶頸,不斷引領大慶油田自控前沿技術發(fā)展,建成了大慶油田首座“大聯合站”模式樣板站——杏四聚聯合站。
數字基因,為老油田發(fā)展賦能增效
打通數字油田建設“最后一公里”
今年是建設“數字中國石油”的重要一年。
大慶油田上下聯動、深入基層、面向生產,變“等米下鍋”為“找米下鍋”,打通數字油田建設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油田信息技術開發(fā)人員主動出擊,通過深入調研,梳理流程,尋找課題。開發(fā)人員瞄準油田生產需要,與信息化深度融合,為生產注入實用好用的數字基因,為老油田發(fā)展賦能增效。當下,日趨完善的“數字油田”建設已成為一線采油生產的得力助手,大慶油田已初步形成了以采油四廠為代表的機采井電參數字化模式。接下來,將對北六隊注采一體數據集中監(jiān)控進行改造升級。改造后,“智慧大腦”逐步升級,生產將實現“彎道超車”。
采油三廠位于大慶油田薩北開發(fā)區(qū),是開發(fā)了56年的老區(qū)采油廠。隨著物聯網系統試點建設與應用,給一線井、間、站、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智能監(jiān)控、無人巡檢、快速處理成為現實,隨之而來的是油田開發(fā)水平高了、生產管理模式變了、效率效益提升了、勞動強度降低了。員工們說:“智能手臂替代了人工,數字引領了操作變革。”
從數字油田到智能油田、再到智慧油田,大慶油田“三步走”發(fā)展戰(zhàn)略正推動“數字油田”全面提速,為百年油田建設蓄積新動能。
(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)
戴小民 記者 李民峰 趙吉會
版權聲明: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